貌似简单的事物未必都像外表那么一目了然。

比如说筷子,当它混迹于柴禾枝条中时,不但毫不起眼,甚至还会因体型劣势遭受同伴的冷暴力,一旦被人抓在手里,瞬间就升格为人类与动植物直接对话的桥梁。这时候,它的使命和意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两根木棍晋级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拓荒者和先进者。

还有牙刷。从古罗马时期涂牙粉的小树枝进化到1780年开发的猪骨上插毛的现代牙刷雏形,足足经历了几千年。牙刷真可谓是史上最难产的工具。

如果仅看筷子和牙刷的表相,你能想象出它们有这么丰富深刻的内涵吗?

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中山装谁发明的)-梦路生活号

中山装也不例外。它的设计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细节。其前襟的五个纽扣,代表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分立”思想;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代表三民主义;上下左右四个口袋,表示“四维”——礼、义、廉、耻。

“五权分立”思想,是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一种政治主张。孙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实行的行政权、考试权与监察权独立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流弊很大,而西方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制度也不够完美。他认为,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可以避免“盲从滥选”和“任用私人”,监察制度在廉政方面也能发挥很大作用。所以,他把中国和西方各自制度中的优势结合起来,提出“五权宪法”,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自1906年初步设想“五权宪法”以后,一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中山都没有放弃尝试与努力。

三民主义则是指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1905年同盟会成立时,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方针被提了出来,经孙中山大力宣传,成为国民党及其支持者打造政治认同的工具。

1920年代,孙中山与苏俄成功牵手。在鲍罗斯起草的《中国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孙中山重新界定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主要指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民生主义是建立“五权分立”的政府,给“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旨在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即便如此,三民主义作为政治纲领,从系统性和缜密性方面来说,仍然有显而易见的缺点。正如胡适所说:“三民主义算不上是什么主义,只是一个‘大杂烩’罢了。孙先生思想不细密,又在忙于革命,只是为了给革命作号召,东抄一点西抄一点而已,哪里谈得上是什么主义?”

但三民主义在国民党官方政治话语中的正统地位从未动摇。

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中山装谁发明的)-梦路生活号

1920年代后期及1930年代,蒋介石为完成全国统一,发动了大大小小数十次战争,先后击败了各地的新旧军阀。军阀们为了自保,不得不名义上接受蒋介石及其国民政府的领导。但他们纳入国军系列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接受三民主义,认可国民政府的正当性。冯玉祥、阎锡山向蒋介石抛去橄榄后,先后宣布接受三民主义。不过,张作霖从未正式接受三民主义,只是1927年4月寻求与国民党合作时,表示“本人将继续孙中山先生之志,不背三民主义之原则……”。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归附国民政府,悬挂青天白日旗,服从三民主义。不过,张作霖已经看不到儿子向蒋介石输诚的这一刻了。

蒋介石当权后,出于政治需要,又对三民主义作出重大修改,声称三民主义的道德和政治基础是“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践行三民主义,首先要推广“四维”。但汪精卫对三民主义的看法又不同,他认为民族主义即与日本一道,把西方帝国主义驱逐出亚洲,实现孙中山的“大亚洲主义”理想。当然,汪精卫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沦为不折不扣的汉奸了。

中山装的由来及意义(中山装谁发明的)-梦路生活号

“四维”是指礼、义、廉、耻。《管子·牧民》云:“国有四维……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知耻之心。“礼义廉耻”是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被推崇为治国的四纲,又称之为“治国之四维”。国民党执政时期,把“四维”作为民国的治国纲领。

中山装诞生于1923年(历来说法不一,本文采其中一种),1929年被国民政府定为法定制服,风靡一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装仍然盛行不衰。1950年代,中山装开始走下神坛,深入民间,受到普通民众的追捧,并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但到1980年代,在改革开放浪潮的冲击下,中山装市场份额一路走低,势头渐渐被西式服装盖过。流行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山装,渐渐地被人遗忘了。至于它背后蕴含的意义,我们还能记住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