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说起《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之前也有导演把它翻拍成电影,今天小编也想聊聊这本书的故事,并分享一些自己的小小见解,也欢迎大家来补充哦。

小编收集了一些读者、观众对这本书以及翻拍电影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在这里想就这些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分析)-梦路生活号

1.电影把原著中的一个一心想要出海冒险的顽固青年改编为一个为了爱情、避祸远逃的忠实情郎。针对电影的这种变化,许多观众读者都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那小编认为,电影把原著中的一个一心想要出海冒险的顽固青年改编成一个为了爱情、避祸远逃的忠实情郎,有其优点和缺点之处。

优点:电影与名著不同,电影是有时间限制的,不能把一部小说的所有内容都拍摄进电影里面。因此该电影只是讲诉了鲁滨逊为了爱情、避祸远逃而出海一次的内容。电影省去了原著中另外两次的出海游行经历,这就能够凸显出统一的主题,能够很好的抓住中心,让矛盾冲突更加集中而不分散。并且爱情是亘古的主题,观众也喜欢看爱情故事,这会让票房更高。导演省略其他两次出海,只突出一次与爱情有关的出海内容,也使得播放较为短时间的电影能够更好的集中呈现这次出海的具体情况、具体情节等等。

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分析)-梦路生活号

缺点:这部电影展示的是鲁滨逊为了爱情、避祸远逃而被迫出海的故事。被迫出海,更显得他的无可奈何,但却不能凸显出原著中鲁滨逊主动出海的愿望。并且被迫出海的情节也不能展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所以电影中鲁滨逊的这个故事可以放在中国、放在日本、放在哪个国家都是可以的。而如果是鲁滨逊主动出海,就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英国在那个时代是海上强国,许多年轻人都乐意主动出海、挑战世界。并且主动出海的故事更能体现出鲁滨逊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品质。但是电影中为了爱情、避祸远逃只能显示出鲁滨逊的无奈之情。

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分析)-梦路生活号

2.原著中鲁滨逊离家35年,多次出海冒险、经商,而电影中鲁滨逊仅2年就回家了,这体现了主人公的什么性格特点,也有观众读者为此展开讨论。

小编觉得,原著中的鲁滨逊离家35年,多次出海冒险和经商,体现出他非常的热爱出海游行、挑战困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出海是他的梦想,他愿意为这个梦想而付诸行动,不甘于平常反复的生活,具有强烈的冒险精神。

他一离家就是35年,并在岛中一个人生活了二十多年,这必定是一段非常艰难和寂寞的日子。与电影中有心爱之人的鲁滨逊仅2年时间就回家了不同,原著中的鲁滨逊并没有喜爱的女人、而且出海在外的时间也比2年要长。我觉得没有对一个人的思念的孤独,才是最难熬的。但是鲁滨逊挺过来了,它具有坚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与堂吉诃德很相似,都具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放弃不沉沦你的品质。

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分析)-梦路生活号

3.电影中鲁滨逊对“星期五”的宗教灌输,有人认为是对等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强制的,观点不一。

那小编认为,鲁滨逊对“星期五”的宗教灌输是强制的,不对等的。鲁滨逊信耶稣教,认为世界有上帝。但是“星期五”是相信万物有灵论,并具有图腾崇拜的思想。本来这两种观点都应该被人们包容,不能因为我信上帝,就恶骂别人信图腾的,毕竟生活环境不同,就会造就文化的多元性。

但是电影中的鲁滨逊当听到“星期五”的观点时,却大拍桌子,愤怒又激动地说“星期五”受、是错误的,他要让“星期五”必须相信上帝的存在,这显然不是平等的交流了。“星期五”根本不知道上帝是什么,鲁滨逊却要他信上帝,这合理吗?显然,鲁滨逊认为自己比他高人一等、也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比他要高,自己就是真理、自己就是正确的。相比于“星期五”,鲁滨逊太高傲而霸道了。

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鲁滨逊的精神品质分析)-梦路生活号

而从这个电影情节中,鲁滨逊与“星期五”的不平等交流,也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英国认为自己是强国,占着自己海上强国的地位、先进的武器、高尚的文化思想,而去占领其他国家的土地,并把自己的文化强行灌输到其他国家中,对他国进行土地殖民、经济掠夺,并要求他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必须要与自己一致,必须要依附于自己,否则就采取不平等的手段来控制、侵害异国的百姓,这是极其霸道而野蛮的“动物”行为,卑鄙无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