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在1991-1995年之间,光是官方公布获解救的被拐女性人数为80555人,这是一个过于庞大的数字,也代表了无数原本前途光明的家庭在那一瞬间走向了地狱的深渊。

白雪梅,原本是全村人的骄傲,因为赶上扩招,很幸运的成为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想象中的未来,会是在毕业之际迎来收入可观的工作机会,然后还清助学贷款,最后也能为家中减轻负担。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当工作一直不如意,却又不得不面临弟弟即将上大学,父母负担太重的现状时,自己只是显得如此无能为力。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她有无数次想过自己为什么会上当,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那个所谓吴经理和同乡编织的谎言从一开始就是漏洞百出,收购药材,可以轻易赚回她曾经想都不敢想的收益,怎么看都是一个早已埋好的陷阱。

可她就是心动了,因为当时她最需要的就是钱,所以轻易被拿住了把柄。

这是2007年上映的电影《盲山》里的剧情,很多人看完后都有一种被撕裂的无助感。真实是它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一个将妇女拐卖变得如此稀松平常的乡村,圈养了一群无知而愚昧的人,他们自以为花了钱,就该左右一个女孩的一切,他们不知自己有错,他们也不知毁了多少女孩原本美好的一生。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而比起拐卖儿童,拐卖妇女的话题总显得更加丑恶,毕竟孩子的世界里还可以轻易被干预,即使是坏人的视角也可以给他们钩织出一个善意的谎言,大人却是无论如何都无法遗忘自己被伤害的事实。

白雪梅只是喝了村里人递来的一杯水,就成了这场交易中已经被售卖的商品,当她醒来意识到一切有不对劲的时候,还在心存侥幸的想,如此法治社会,难道他们真的敢做点什么不成?

她用她的理智告诉那群人,这是犯法的,这是要坐牢的,她以为他们应该有所顾虑,却不知这样的威胁在那群人看来,不过笑话一般。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整个电影以雪梅是如何一步步堕入地狱为主线,尽管她不曾有一瞬间放弃离开,但确实又在一点一滴的堕落中被这一座《盲山》掩盖,她无法对抗的愚昧,也正代表了那些曾经没有被揭露的细节里,我们最应该看到的部分。

而电影最让人难以直视的,也正是村里人面对这个被买来的媳妇所表现出的坦然的态度,他们至始至终认为这是一件被合理化的事情,甚至在雪梅逃跑的时候团结起来维护这份可笑的秘密,他们的“盲”,已然融入他们的骨髓,以至于一代又一代,根本无法逃离这大山。

花了七千块钱买下雪梅的黄德贵一家,是她表面的“丈夫”,他们家的条件不好,他本人的条件也不好,所以娶不到媳妇,也只能想到了村里人提出的这个办法。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雪梅从来不是第一个,在她之前,已经不知有多少女孩被骗来这里,然后再也没有出去过,她们或许是逃跑被抓后被打残了,或许是生了孩子就认命了,反正到最后,她们早已被同化成了这盲山中的一份子,再也看不到曾经的一点影子。

但雪梅不行,她的家境也不好,父母给予多大的希望在她身上,就断不可能在这封闭的地方断送自己的一生。

黄德贵在外面办完了酒席,打算对雪梅做点什么的时候,被雪梅赶出来了,这时满是锋芒的她还稍微可以保护自己,于是有了第一次逃跑。

她发现村里的人总是出奇的团结,每个人都在拦着她,好不容易到了村委会,把主任当做救命稻草,可她的身份证和钱包早被偷了,主任也只是花了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回去。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而后来黄德贵的父母觉得儿子实在窝囊,连自己的婆娘都搞不定,于是在他们的帮助下,他成功侵犯了雪梅,在一旁的父亲按着她的手,在一旁的母亲按着她的脚,如同吃人血馒头一般,这一大家子人啊,一瞬间将她“生吞活剥”了。

同为女人,德贵的母亲或许曾有过一丝于心不忍,却也只能重复那句“事情已经这样了,女人家,嫁谁不是嫁,你给我们儿子做媳妇,不会亏待你的……”

被伤害后的雪梅开始崩溃,这时的她早已明白一切已经回不到原点,她割腕反抗,却也只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后陷入更大的深渊。

这时村里其他被拐的女孩过来安慰她,身体是自己的,因为逃不出去,不如认命吧,又或者说生了孩子,就自然而然接受这一切了。

也不知是那句触动了她,雪梅确实振作起来,只不过她从来没想过接受,而是如何更有能力逃跑。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电影关于法律与道德之间的界限感刻画的十分准确,一方面会让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这种愚昧无知中被激怒,另一方面作为局中人的雪梅,又是如此轻易的可能被说服。

好在雪梅从来没有并不是一个会被牵着鼻子走的人,她的第二次逃跑显然比第一次充分的多,因为她知道她无法相信村里人,但只要跑到了马路上,就可以去到镇里,就能有一线生机。

但可怕就在于电影所呈现的一直是一副众生相,走出那座盲山之外,外面的人同样也“盲”,因为三块钱车费没有搭理雪梅的司机,或是后来,即使雪梅通过出卖身体换来的四十块钱,也会在买票之后,即将逃离的档口,被赶来的“丈夫”拉下车时所有人的冷眼旁观。

每个人好似多怕惹一身麻烦,却不知那一个女孩失去了最后的救命稻草,等着她的将是什么,而这种残忍贯穿整个电影前后,也终是一步步让雪梅明白,她靠不了任何人,只能靠自己。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而电影另一部分,还有一个非常讽刺的人物形象,也就是德贵的弟弟德诚,他是村里唯一上过高中的人,所以在村小学里做一名任教老师,他很同情这个被买来的嫂子,又或者说单纯是因为上过大学的雪梅过过他曾经最渴望的生活。

他会给雪梅带来一些书,也难得的和她有更多共同话题,一来二去,彼此间的好感自然挡不住,但德诚也确实是个懦弱到极点的人,一方面告诉雪梅他会带她出去,另一方面又没有勇气真的会去对抗亲情,最后懦弱的他选择独自逃跑的时候,也代表了一份大山的烙印在他身上早已无法改变的现实。

可以说黄德诚的抛弃直接影响了雪梅的后续,曾经的她有多骄傲,如今的她就有多渺小,以至于最后可以为了四十块钱和小卖部的老板发生身体交易。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后来的她怀孕,生下了孩子,唯一的寄托变成了一封封没有回音的信,若不是李青山,她或许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信从来没有寄出去过,也或许永远不可能再逃离这座盲山。

而年龄还小的李青山,其实代表的就是曾经的黄德诚,当大山的愚昧逐渐同化了黄德诚,纵使曾经的他无比渴望逃离这个地方,却也只能在现实面前一步步走向深渊,在他意识不到的瞬间里,他其实也早已变成了和黄德贵一般无二的人。

可李青山还是个孩子,他的善恶是非观还没有形成,只是觉得这个上过大学的小姐姐什么都知道,单纯有一份真挚的崇拜感,但他出生在这个大山,同样也会在时间的长河中变成另一个黄德诚,只是此时的他,还没有被同化。

所以电影选取了这样一个十分犀利的视角,用一份对比,凸显了雪梅唯一能信的过的人只有这个孩子,也是用成年人和孩子的视角落差,来为我们展现人性本善和恶的根源。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而当雪梅的父亲终于找到她的时候,她没有想象中的崩溃大哭,也没有有了依靠之后的如释重负,只是面无表情的问他“你怎么才来?”

那一瞬间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女孩身上的坚韧,和她那从始至终没有放弃逃跑的勇气,但其他和她一样被拐骗进这大山的女孩,却从来没有她这般幸运。

当她们被迫生下了孩子,在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与孩子相处的温馨中,逐渐接受了曾经遭遇的一切,并且心甘情愿留下来。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专有名词:斯德哥尔摩症,又被称人质情结,主要是指被劫持者对犯罪者所产生的情感,人是很容易自我说服的动物,那些被拐后不再反抗的女孩,与其说是孩子影响了她们,倒不如说是内心那种“算了吧”的态度说服了自己。

毕竟逃出一座现实的“盲山”不代表能逃出那座心里的盲山,这一段无法抹去的经历,终将成为这些花儿一般的女孩心里,一辈子难以抹去的创伤。

而电影国内版本的结局,受到各种过审机制的影响,其实是和谐过的,雪梅的父亲带着公安的人找到人了她,却在村民的阻拦和德贵母亲以死相逼下,只能独自离开,然后在夜晚像做贼一样将那些被拐的女孩“偷”出来,带他们离开。

这样正义和邪恶的颠倒,代表的也正是电影背后的讽刺,当愚昧变得广大,越清醒的人反而越变得无知。

可事实上电影的原版结局也才是更加现实的,公安迫于民众压力只能离开,虽然承诺一定会回来,却也显得枉然,所以雪梅的父亲第二天要带她走,却反而被德贵一家殴打,情急之下,雪梅拿着刀砍向了德贵,电影戛然而止,却因此留下了更数反思。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看电影的整个过程,从难以置信到愤怒,再到最后的无法理解,我想很多人都和我有过一样的感受,片子里的所有人,“盲”的那样彻底,以至于只能看到他们自己想要看到的。

又或者说在更多社会新闻的报道里,我们只是同情被拐之后的那些女大学生,却并没有细想为了反抗她们承受了什么,或是那些明知她的无助却只是冷眼旁观的看客们的残忍。

电影讲述了社会新闻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也是导演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下,终于没有一丝美化,彻底揭露丑恶的忠告。

盲山剧情解说(《盲山》细节值得深思)-梦路生活号

杜绝罪恶最有效的办法永远都是唤醒那些罪恶的帮凶,只有更多人清醒也才能让他们知道这本身是一件多么罪恶并且残忍的事情。

也许在如今不知名的角落里,需要我们努力的还有太多,而虽前路漫漫,但我们永远不能停止努力。

感谢阅读!图片来自电影《盲山》

撰文/深海里的星,以文字倾听世界的力量,欢迎关注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