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初年,爱新觉罗家的统一战争还在进行中,尤其是江南地区抵抗激烈,老百姓长期处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这天,1名青年前往杭州萧山,突然看到2名兵痞强抢民女。这名青年赶上前去,装作好言相劝,趁2名兵痞不注意,突然抢走他们的佩刀,当场斩杀二人,救下这名女子

这名男青年就是中国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姚启圣,清朝能够收复台湾,他功不可没。姚启圣是浙江会稽人,也就是今天的绍兴人,鲁迅先生和他是老乡。姚启圣生在封建思想最保守的年代,却没有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而是活成了性格豪迈、狂傲不羁的样子,身上带有很强的侠义气息 ,热衷于施舍钱财、打抱不平,更像是《水浒传》中的人物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但正是这位有些另类,甚至在清朝统治阶级眼中,属于“狗肉上不了正席”的人,却帮助康熙皇帝彻底平定三藩,并解决了台湾问题,不仅是清王朝的功臣,而且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推进者。

1.发迹之路

姚启圣进入官场比较晚,由于依附族人隶属于汉军镶红旗,因此得到了参加八旗子弟考试的资格,并于40岁时考取乡试头名,也就是俗称的中举,第一名称为解元。随后被委派到广东担任知县。后来,姚启圣私自开放海禁,遭到同僚弹劾,不久被罢官免职,当时已经45岁的姚启圣,只得返回老家。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就这样过了5年时间,三藩之乱爆发,镇守福建的耿精忠派兵侵入浙江。消息传来后,会稽地区的乡绅百姓纷纷开始打包,随时准备逃跑,50岁的姚启圣听说这个消息后,却哈哈大笑,直言耿精忠“不过一竖子耳!”

姚启圣并不是说大话,他立即让儿子变卖家中资产,迅速招募了1支几百人的队伍,但并不是要和耿精忠拼命,而是直接投奔到康亲王杰书门下。杰书是受到康熙皇帝委派,前往浙江剿灭叛军的总指挥,姚启圣带着几百人投奔他,既表明了立场,又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从而引起了杰书的重视。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紧接着,姚启圣在战争中表现出色,更得到了杰书的赏识。耿精忠兵败投降后,杰书保举姚启圣担任福建布政司,专门负责对付蠢蠢欲动的郑氏家族。2年之后,姚启圣被提拔为福建总督,但很多人已经忘记,就在5年之前,他还是1个被革职的落魄知县,其发迹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2.官场巅峰

在福建总督任上待了2年左右,姚启圣又升官了,康熙皇帝特旨加封他为兵部尚书,并授予太子太保衔。这样一来,姚启圣不仅是福建地区的父母官,而且是大清朝国防部门的负责人,达到了官场生涯的巅峰。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姚启圣被刻画成1名性格古怪,但是刚直果敢、清廉奉公的人。不过历史上的姚启圣并没有那么完美,升任福建总督后没多久,姚启圣就遭到弹劾,御史徐文元甚至列举出了他的7大罪状。

原来,姚启圣在福建任职期间,不仅明目张胆地收受贿赂、强征民脂民膏,还在总督府养了一大群歌女舞姬,如果谁的妻子姿色不错被他看上,那么必然逃脱不了魔爪。此外,姚启圣还嫉贤妒能,疯狂打击同僚,挡住了很多有才之士的升迁之路。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虽然徐文元所说并不一定全部属实,但姚启圣肯定存在贪赃枉法的行为,他之所以被描绘成无恶不作的官场大老虎,无非是因为性格狂傲,得罪了很多人。康熙皇帝很清楚这一点,但他懂得用人不疑的道理,再加上平台计划正在全面推行,于是就赦免了姚启圣。

3.收复台湾

经过这件事后,姚启圣稍微收敛了一些锋芒,再加上收复台湾的计划正式开始实施,他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台湾海峡。其实在姚启圣担任福建总督期间,已经和刘国轩等郑氏家族将领进行过多次交战,收复了很多失地,他能晋封为兵部尚书,就是因为这些功劳。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康熙二十一年,也就是1682年,姚启圣派兵攻克金门、厦门和海澄,基本肃清了郑氏家族在内陆地区的势力,剩下的只有澎湖和台湾本岛。正好在这个时候,郑经病死,他年仅12岁的儿子郑克塽即位,但军政大权却落到了刘国轩手中。

刘国轩领教过清军的厉害,知道继续打下去毫无益处,就主动提出要称臣进贡,但要求不剃发不登岸,作为大清朝的藩属国。实际上,刘国轩的目的就是继续割据台湾,康熙皇帝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当即指示姚启圣和施琅全力攻台。

姚启圣简介资料(姚启圣怎么收服的台湾)-梦路生活号

第二年,也就是1683年,施琅收复澎湖,姚启圣带兵前往澎湖列岛,负责保障后勤供应。施琅则继续带兵攻打台湾本岛,2个月后,郑克塽、刘国轩等人投降,清王朝正式收复台湾。不过,得胜之后仅仅3个月,姚启圣就因为旧病复发去世,享年60岁

如果从姚启圣真正在官场做出事业算起,前后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相比于某些人几十年的宦海生涯,实在是不值一提。但姚启圣是1个实干家,在位时间虽短,却用尽全力谋其政,最终收复台湾。从这方面来看,姚启圣的功绩远比那些高居庙堂之上,只懂得封建礼教的士大夫们伟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