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赵公明之死的原因,首先让我们梳理一遍闻太师礼请赵公明时,赵公明对闻太师说的两句话。

赵公明听说闻太师拜访,很是惊讶,忙出洞迎接,见闻太师笑曰:(1句)“闻道兄,那一阵风儿吹你到此?你享人间富贵,受用金屋繁华,全不念道门光景,清淡家风!”(2句)公明曰:“你当时怎么不早来?今日之败,乃自取之也。既然如此,兄且先回,吾随后即至。”

赵公明怎么死的,赵公明之死的原因分析-梦路生活号

再看书中如何描述赵公明的修为

天地玄黄修道德,洪荒宇宙炼元神。虎龙啸聚风云鼎,乌兔周旋卯酉晨。五遁三除闲戏耍,移山倒海等闲论。掌上曾安天地诀,一双草履任游巡。五气朝元真罕事,三花聚顶自长春。峨眉山下声名远,得到罗浮有几人。

从书中描述可以得知,赵公明出世于远古时期,修得五行大遁,已斩三尸,炼就了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境界,也就是说赵公明在很大程度上接近圣人修为。

修道之人,修的是道德,炼就的是元神。但是,从赵公明对闻太师说的两句话,可以看出赵公明依恋红尘富贵,且性情高傲自负。随闻太师下山,又逆天行事。

今天小院就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赵公明之死的主要原因。

赵公明怎么死的,赵公明之死的原因分析-梦路生活号

赵公明贪恋红尘富贵惹祸端

凡修道之人,淡泊名利,不惹红尘是非。而赵公明却是抛却清净,贪恋富贵,选择跟随闻太师下山,参与了封神之战,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意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又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是罪过没有比行私欲更为严重的,祸患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严重的,灾难没有比贪欲必得更为惨痛的。

如果说赵公明在山中,日诵黄庭三两卷,潜心修行,能否证道成圣,我们不得而知,但绝不会魂归封神榜,受天庭约束。

而闻太师的到来改变了赵公明的心思。漫长的修行岁月需要忍受孤独、寂寞、坚守清贫,不见闻太师的时候赵公明尚可坚守,但见闻太师以后,看到闻太师“享人间富贵,受用金屋繁华”,又想到自己忍受孤独、寂寞、清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赵公明心中落差极大。于是,赵公明心中起了杂念、贪欲,自己的本领并不比闻太师差,若下山助纣也可享受荣华富贵。而今刚好赵公明有求于自己,机会难得,赵公明一口答应了闻太师的下山请求。

其实,赵公明完全可以以修道之人,坚守清规戒律,保持纯朴,减私欲,不问凡尘俗世为由,拒绝闻太师的请求,怎奈赵公明贪图人间富贵,道心不坚,下山助纣为虐,使自己走向了封神的灾难。

这是赵公明之死的一个原因。

赵公明怎么死的,赵公明之死的原因分析-梦路生活号

赵公明心高气傲、浮躁。

赵公明身为修道之人,不懂得收敛、低调,反而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在听闻太师说吃了阐教的败仗以后,赵公明不服气的责备闻太师“不早些来请他。”意思很明显,是说若早点来请他下山,早就打赢阐教了。而赵公明完全无视纣王的贪图享乐、荒淫无道、败坏朝纲;又不听师傅通天教主“紧闭洞门,静诵黄庭三二卷”的教训,而跟随闻太师下山,助纣为虐。也许因其拥有先天至宝定海珠的缘故,定海珠有一串24颗,此珠威力强大会发出五色毫光,使人睁不开眼睛,很容易施行暗算,使得在赵公明眼里,凭借定海珠威力,完全可以在封神之战中取得碾压一切对手的优势,也令其更加的肆无忌惮,目中无人,在用定海珠打败广成子、赤精子、玉鼎真人、道德天尊和灵宝大法师后,又用缚龙索抓了黄龙真人,之后在追杀燃灯道人的时候,被散仙曹宝用“落宝金钱”夺去了定海珠,又心有不甘,前往三仙岛三霄姐妹处,借来金蛟剪,欲和阐教战斗到底。最终,因其狂妄自大,那曾想到阐教高手众多,最后被陆压道人用“钉头七箭书”诅咒而死。

这也是赵公明之死的一个原因。

赵公明怎么死的,赵公明之死的原因分析-梦路生活号

赵公明心存侥幸、逆天行事

天道注定,周兴商亡,凡助商者皆是助纣为虐,难逃一死,赵公明也不例外。

其实,以赵公明得修为和资历,是知天命通玄理的,在三教共议封神榜时,赵公明也在碧游宫,对封神榜一事也是知道的。而“天命无常,唯有德者居之”。意思是上天赋予人的天命,并非固定不变的,上天只垂护施行德政的人。而赵公明得道于天皇时期,应是知晓,夏被商取代的原因的,而今却是不分时势,助纣为虐,企图以己之力挽回殷商的败局,完全是心存侥幸,逆天行事。

这也是赵公明之死的一个原因。

所以,三教共议封神榜之时,特别提到根据各修道之人的根行深浅和机缘造化来决定,而赵公明则是有仙缘,但无修道之人的道德,故而难逃天道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