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无疑是我国古代封建帝王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大唐帝国也是我国历代王朝中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从贞观元年(627年)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的贞观时期,更是被赞誉为“贞观之治”的“盛世”,成就卓著。

唐太宗做为一位统治者能够有宏观意识,目光远大,不狂妄自傲,不盲目任性,而且还能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而集思广益,民主集中的考虑治国方略,以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措施治国安邦是不容易的,特别是唐太宗做为一个封信皇帝能如此清明,就更是难能可贵。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浅谈唐太宗的清明“纳谏”)-梦路生活号

唐太宗能够把大唐治理的如此祥和安定,如此的繁荣昌盛,自然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进而才能获得显著的效果和巨大成就,其中用人和纳谏是唐太宗取得政治成就的两个主要措施,而善于纳谏尤为突出。

唐太宗贵为皇帝,能够广泛的听取官僚地主以及各方的意见,鼓励群臣们提出批评和建议,并能注意判断明是非,择善而从。在封建帝王中他是最善于纳谏的一位皇帝,而身为君臣关系的下属魏征最是心直口快的谏言者,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谏臣”。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浅谈唐太宗的清明“纳谏”)-梦路生活号

魏征敢于直谏,时常用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提醒唐太宗,经常围绕着怎样巩固封建统治为太宗出谋划策,唐太宗往往也是耐心倾听。“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就是太宗根据魏征的意见制定的治国方针。唐太宗曾问魏征,人君怎样才能明,怎样才是暗?魏征回:“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兼听广纳,使得下情能够上通;唐太宗欣然接受。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浅谈唐太宗的清明“纳谏”)-梦路生活号

魏征心直口快,不断提醒太宗要“居安思危”,“慎终如始”,有时不顾情面,甚至是冒犯皇帝的尊严,直言不讳进谏,即使发生争执,引起太宗的盛怒,也是神不改色,据理力争。有一次唐太宗发生争执后,在退朝回宫的路上,愤愤不平的怒道:“总有一天杀死达个乡下佬!”长孙皇后疑惑问杀谁?他气恼的说:“魏征常常在朝廷上当众侮辱我”。长孙皇后道贺劝慰说:“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中直,正是因为您是明主。”他听后方转怒为喜,依旧不计前嫌,任人唯贤,乐于纳谏。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浅谈唐太宗的清明“纳谏”)-梦路生活号

后来,在贞观十七年,魏征去世了,唐太宗甚为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并哀叹道:“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帽,用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作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死去,我丧失一面镜子!”本意是说魏征(别人)能够看到自身的不足,审视自己的得失,防止错误,太宗深明大义的心情可见一斑。

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浅谈唐太宗的清明“纳谏”)-梦路生活号

直谏当然不易,能够纳谏其实更难,而身为皇帝的唐太宗做到了,也切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失是一位清明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