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大器晚成,47岁当官,61岁封侯。他是唐代唯一一个靠军功封侯的诗人。他与李白、杜甫是志趣相投的挚友。他就是为人性格木讷,而胸有乾坤的封疆大吏-高适。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高适的简介资料)-梦路生活号

高适,生于公元704年,死于公元765年,字达夫,世称“高常侍”。唐朝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出身于渤海高家,祖父是唐朝名将高侃,父亲高崇文官至韶州长史。723年,二十岁的高适独自一人闯荡长安,滞留几年却毫无建树。随着父亲早亡,家道逐渐中落。高适从长安失意而归,幸得亲朋好友的资助,后定居于河南商丘。他的诗歌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边塞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将士们的英勇气概。《别董大》是他的得意作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首诗无疑是整个唐朝最狂、最励志的送别诗。尽管高适自己也困顿窘迫,但他仍然激励友人“丈夫贫践应未足”;尽管他自己已45岁,一事无成,但他始终壮心不已。公元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高适的简介资料)-梦路生活号

公元757年,永王李璘败亡。在永王之乱中,李白作为永王的幕僚被捕。李白写信给身为三军主帅的昔日好友高适求救,但高适没有对李白伸出援救之手,二人从此形同陌路。诚如后来杜甫所说,当时政治站队错误的李白“世人皆欲杀”,对此政治敏感度极高的高适当然不会不明白,于是,他对老友李白的求救选择了漠视。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高适的简介资料)-梦路生活号

李白随后被流放到贵州的夜郎国,幸运是在路上遇到大赦归还,但诗人耗尽了最后的运气。六年后,在安史之乱结束的前一年,李白病逝于安徽马鞍山,临死前,诗仙在《临终歌》中哀叹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历史上,关于高适的三个小故事:1. 折戟沉沙铁未销。这个故事出自高适的《燕歌行》,原文为“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里的“折戟沉沙”现在通常用来形容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以及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的沧桑痕迹。

2. 青楼薄幸名:这个故事也出自高适的《燕歌行》,原文为“君不见青楼薄幸名,忍把千金酬一笑”。这里用了“青楼薄幸”来比喻负心郎,形容他们对待感情不认真、不负责任。

3、齐亭画壁的故事:话说年青的王昌龄、王之涣和高适三人是当时很厉害的诗人,但在诗词方面谁也不服谁。一个冬天,空中飘着微凉的雪花。三人又聚在一起喝酒畅谈。忽然,酒楼来了十多个唱词的女子登楼会饮。眼看这些女子准备唱词了,王昌龄对其他两个说,我们三个都是有诗才的人,不分高下。要不今天比一下?看看这些女子唱谁的诗比较多,谁就是我们中的老大,咋样?王之涣和高适顿感有趣,就答应了。好戏开罗了。女子们开始唱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听完后,呵呵一笑。这是他的诗。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这时轮到高适笑了,这是他的诗。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听罢,王昌龄说道,“我的,两首了”。这个时候,王之涣坐不住了。不耐烦地说道,刚刚这些人都是俗人,不懂欣赏。要是她等一下唱的不是我的诗,我就彻底服了你们两个,说着,王之涣指向站在中间那位最漂亮的女子。王昌龄和高适只是呵呵一笑。过了一会儿,那位漂亮女子开始唱了,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开始乐了,调侃其他两位,你们两个土老冒,怎么样?这下服了吧?大家认为,这三位诗人,究竟谁更厉害一些呢?

高适是哪个朝代的诗人(高适的简介资料)-梦路生活号

书生的个人观点:一、自从近期看了《长安三万里》的电影,对高适产生了浓厚兴趣,故今天特意聊聊高适其人其事。二、书生的粉丝即将突破500个,书生心里万分惊喜,感谢粉丝们的大力支持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