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代人的年龄称谓也有许多讲究。今天来探讨一下古代年龄称谓。

1.襁褓

泛指一岁以下。原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和包裹婴儿的被子,旧说长一尺二寸至二尺,阔八寸左右,后亦指婴儿包或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垂髫是指多少岁,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名称大全及解释-梦路生活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孩提

指2-3岁的儿童。出自《老子》:“如婴儿之未孩。”也作“孩抱”和“提孩”。也见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

3.总角

借指幼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诗经》中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是指多少岁,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名称大全及解释-梦路生活号

图片来源网络

4.垂髫(tiáo)、髫年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儿童头上扎起来下垂的短发。古时汉族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豆蔻(kòu)

指女子十三四岁。杜牧《赠别》:“娉(pīng)娉袅(niǎo)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束发、成童

指十五岁以上的男子。

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也指束发的头饰。

成童:20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

汉贾谊《新书·容经》:“古者年九岁入就小学,踞小节焉,业小道焉;束发就大学,踞大节焉,业大道焉。”

7.及笄(jī)

女子十五岁左右,亦作“既笄”。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就庆斯造径及笄”。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垂髫是指多少岁,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名称大全及解释-梦路生活号

图片来源网络

8.弱冠(guàn)

指男子二十岁。类似的表述还有:

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知命、半百:五十岁;耳顺:六十岁。

出自《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9.花甲

六十岁,也说六十甲子。

古时在计算年龄时,以天干地支的顺序来表示。一个循环从甲子开始,接着是乙丑、丙寅……依序共有六十个组合,因此,干支每六十年就会循环一次,即一个人到61岁(出生时1虚岁)时,就逢一甲子。所以,六十岁又名“花甲”,与天干地支有关。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10.古稀

七十岁,亦作“古希”。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垂髫是指多少岁,古代年龄称谓由小到大名称大全及解释-梦路生活号

图片来源于网络

11.耄耋(mào dié)

指七十到九十的老人。

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

12.期颐(yí)

一百岁。

语本《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

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处、动作,无所不待于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