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以“坐怀不乱”一词,形容男子在两性关系方面作风正派。所谓的“坐怀不乱”者,指的便是春秋时期鲁孝公之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惠。事实上,“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

孔子评价柳下惠是“被遗落的贤人”,孟子尊称其为“和圣”,因其道德学问深厚,名满天下,在当时受到很多名门贵族的推崇。有一段时间,柳下惠任鲁国大夫,后来遭人排挤,遂隐遁成为“逸民”。有许多贵族招揽他,但都被他拒绝。《孔子》曾记载过他不再出仕的理由:“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言下之意是说,自己在鲁国之所以屡被黜免,是因为坚持了做人的原则,如果不改原则,到了哪里都会遭到黜免。倘若真的可以委曲求全,何必舍近求远,在鲁国就能够得到荣华富贵。

男人称柳下惠什么意思(有关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典故)-梦路生活号

“坐怀不乱”的故事 发生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夜宿城门,遇到一个露宿街头而奄奄一息的妙龄女子。眼看女子就要被冻死,柳下惠打开屋门,把她抱进屋内。为尽快苏醒已经冻僵的她,柳下惠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心贴着心,同坐一夜。一个正值盛年的男人,如何能够坐怀不乱?不是柳下惠无欲,也不是柳下惠无能,恰恰是柳下惠能够在开门时以正欲驱赶邪欲,在贴心时以心静廓清心乱。

男人称柳下惠什么意思(有关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典故)-梦路生活号

柳下惠如此德行,自然深受诸子推崇,也正因为其品德谦厚,对礼学深有研究,于是在《诗经·小雅·巷伯》的西汉毛亨传本里,记载了这样一段与柳下惠有关的故事:

鲁国有男子名为颜叔子,独居一室,邻居独居一寡妇。一天夜里,暴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被摧毁,遂来到颜叔子这里请求庇护。颜叔子不让妇人进门,妇人问何故?颜叔子说:“我听说男女不到60岁不能同居一室。如今我年纪轻轻,你亦如此,我怎可放你进来。”妇人说:“你为何不像柳下惠那样,用身体温暖来不及入门避寒的女子,而别人也不认为他有非礼行为。”男子说:“柳下惠可以开门,我不能开门。所以我要以‘不开门’来效仿柳下惠的‘开门’。”

不乱于心,何惧坐怀?

圣人如斯,斯乃圣人。但,作为凡夫俗子,如此治心其实很难。有时候,关好门,看好门,也是一种治心智慧。

男人称柳下惠什么意思(有关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典故)-梦路生活号

看罢该则典故,人们应当发现,柳下惠“坐怀不乱”是从西汉学者毛亨传《诗经》的本子中提及的,且“坐怀不乱”典故出于颜叔子之口,而真正的春秋时期并没有关于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实际记载。直到元时的胡炳文(1250~1333年)在《纯正蒙求》卷上才记录道:“鲁柳下惠,姓展名禽,远行夜宿都门外。时大寒,忽有女子来托宿,下惠恐其冻死,乃坐之于怀,以衣覆之,至晓不为乱。”

从春秋到元代,时隔1000多年的时光,纵观整个春秋史,根本没有柳下惠“坐怀不乱”之说,乃至西汉始有提及,元代方才形成真正的故事。原来人们对柳下惠在男女关系上正派的想法竟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那么,究竟是谁杜撰了柳下惠“坐怀不乱”的故事呢?有人认为,元人应当是受了宋代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影响,为了彰显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世人洁身自好,所以借古人做话题。而柳下惠因为是古代著名的道德学者,素有“以礼治邦”、“执法以平”、“治国以德”的美名,再加上西汉毛亨传《诗经》本中提到了柳下惠的有关内容,自然就被元人拿来大大地夸张一番。不过,西汉的毛亨作为著名的训诂学者,为何也会讲柳下惠“坐怀不乱”呢?

或许,是柳夫子高贵品行给了世人过多美好的想象,才造成了后世诸多的误解,不过这个误解尚算理想,也算是评价男子品性的标准之一。

虽然,柳下惠“坐怀不乱”可能是假的,但是对好贵品行的宣扬也是真的。

开门,是圣人的治心之道。不开门,则是凡人的治心智慧。而每个人洁身自好,有人看门,才是欲望都市一种治心的制度性安排。

芸芸众生,孰能无欲?管控欲望,整治我心,既需一种坚定的勇气,更要一种超然的智慧。

男人称柳下惠什么意思(有关坐怀不乱柳下惠的典故)-梦路生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