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背景是长征途中,必经之地!湘江战役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途中,在广西北部湘江地区突破国民党军第4道封锁线的战役。湘江战役是关系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县、灌阳县,与敌军苦战五昼夜,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了第二艘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湘江战役是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 共 国 际 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惨胜直接导致在遵义召开会议。史称“遵义会议”。它是红军四处碰壁身处绝境时召开的,从此中国革命一个杰出人物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中国红军翻开崭新的一页。
《血战湘江》讲述的是中央红军历经四次艰苦卓绝的反围剿胜利之后,在王明同志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下,由于李德,博古在军事上的错误指挥,红军被迫放弃根据地转移。湘江一役红军伤亡惨重,但在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的坚持与抗争下,红军终又重新回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上,开始了永载史册的长征。
在桂北,中央红军首先进行了长征以来的第一场大战——湘江战役,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第四道封锁线,渡过了湘江,彻底粉碎了敌人妄图全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阴谋,赢得了战略上的胜利,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第一次伟大转折提供了契机;其次在湘江战役中的被动挨打和惨重损失,彻底暴露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路线的严重危害,引发了党的高层领导和广大红军将士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的深刻反思;再次以毛泽东等人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与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错误路线开始展开较量,毛泽东自被剥夺对红军的领导权后,首次发挥作用,提出了改变行军路线、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并被接受,进而提出改变红军战略进军方向的正确主张,为不久后接连召开的黎平政治局会议和遵义会议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和思想基础;最后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红军长征过广西首次发布并成功实践了党的民族政策,充分证明了党领导的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既为后来红军顺利通过其他民族地区提供了直接经验,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制定党的民族政策提供了借鉴。
湘江战役是中央红军突围以来最壮烈、最关键的一仗,我军与优势之敌苦战,终于撕开了敌重兵设防的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5军团和在长征前夕成立的少共国际师损失过半,8军团损失更为惨重,34师被敌人重重包围,全体指战员浴血奋战,直到弹尽粮绝,绝大部分同志壮烈牺牲。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军委两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湘江战役是关系到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一个决战,中央红军付出重大牺牲,冲出重围,为中国革命保留了骨干力量。湘江一战,我党虽然在客观上损失了巨大的兵力,但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我们也成长了很多。根据这次战斗的经验,我党的上层领导结构发生了变动,伟人因为正确的指导思想而受到兵民的一致拥护,军事上的策略更加贴合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