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的故事在国内可谓是家喻户晓,这场战斗发生在红军长期时期,由于泸定桥特殊的位置,若是不能快速拿下它,红军就有被敌人包围的可能,可以说在当时就是红军的命脉。幸好全军将士英勇战斗,在短时间内就打下了泸定桥,主力红军迅速通过,甩开了身后国民党的追兵。夺取泸定桥,让蒋介石围剿红军的计划再一次破产。当然,泸定桥战斗能够成功,不单单是红军将士英勇,驻守泸定桥的刘文辉部队,他们的表现也是值得细品的。

对于长征,很多人有一个错误的印象,那就是红军基本是与国民党的部队作战。实际上,从反围剿开始,红军面对的敌人不单单是蒋介石的国民党部队,还要面临来自各地军阀的进攻。一路上,红军辗转各地,又遭到了当地军阀们的抵抗。这些军阀原本与蒋介石是敌人,只是相比蒋介石,中共带来的革命理念更令他们害怕。因此他们能够在剿共的问题上与蒋介石达成一致,这就让他们形成了一个短暂的联盟,共同围剿红军。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飞夺泸定桥真相)-梦路生活号

1935年5月25日,红军成功强渡大渡河,然而此时红军处境不容乐观。大渡河水流湍急,敌人又早早撤走了沿途绝大多数的船只,红军只找到了一些小船。这些船可以将部分人送过去,可要想将数万将士都运过河,起码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此时,国民党的追兵已经赶来,蒋介石得知红军的动向后,是非常高兴的。如今的事情,让他想起了石达开的故事,昔日石达开就是没能成功率主力渡河,错过了宝贵的转移机会,最终兵败身死。

蒋介石便立即协调四川军阀刘文辉,要求他们加强布防,防止红军顺利渡河。前有敌人阻击,后有国民党的追兵,面对这种局面,毛主席当机立断,决定派兵尽快夺取泸定桥。

泸定桥是大渡河上一座悬挂铁索桥,此处是川西通往康定地区的必经之路。红军面前的敌人,便是驻扎在西康地区的川军刘文辉。此人与刘湘是亲戚,靠着刘湘的关系开始在四川发展起来,刘文辉是一个很善于把握风向的人,通过协调与刘湘等人的关系,他在四川的力量越来越强。此后,刘文辉一度掌握了四川大部分地盘,可在与刘湘的内战中,他失去了大部分的力量。不过,刘湘并没有彻底吃掉他,而是支持刘文辉去西康发展,自此刘文辉便来到西康重整旗鼓。

没想到刚刚主政西康没多久,红军就来了。蒋介石与刘文辉的合作并不成功,一开始他希望刘文辉能在大渡河沿岸挡住红军,刘文辉却担心西康出问题,打得并不卖力。如今,红军部分兵力已经强渡成功,主力部队又开始争夺泸定桥的控制权,一旦红军成功,西康的大门就彻底敞开。刘文辉此时有些心急,想要守住泸定桥等险要,那么令人不理解的是,刘文辉既然不想彻底放弃泸定桥,为何不直接炸毁桥梁,那样就能彻底断绝红军的道路呢?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飞夺泸定桥真相)-梦路生活号

其实从泸定桥战斗的整个过程来看,刘文辉以及他下属的部队,对于泸定桥的守备思路是非常混乱的。1935年5月29日,红军先锋部队红二师四团成功抵达泸定桥西岸,一路上红军先锋部队狂奔240多里,打败了沿途阻击的敌人。随后,部队很快就控制了桥西,设置了火力点。东岸的敌人见此情景顿感不妙,桥头守军希望能得到增援。可此时,红军另一路部队早就迂回到东岸,成功拖住了敌人向桥东增援的部队。

刘文辉在泸定桥的防守布置中,并没有明确交待是否要炸桥,他也没有把重兵放在泸定一侧。随着战斗的持续进行,泸定桥的敌人就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桥西侧的红军已经开始准备过桥,为了打好这一仗,红军先锋部队集中了全军大部分的精良武器,光是轻重机枪就有100多挺。

先锋部队在火力上有着明显的优势,更令敌人绝望的是,原本从东岸南面增援的部队,被红军东岸的部队打得步步后退。眼下不仅仅是增援没有的问题了,一旦东岸的红军部队打败了增援部队,他们接下来肯定会北上进攻自己。因此,桥头的敌人面临着被两路红军包围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守桥部队发生了动摇,根据后来守桥部队一些士兵的回忆,他们一开始的守桥策略是撤出桥上的木板。随着战事越来越吃紧,他们又决定在铁索上绑大量的手榴弹,然后用火把点燃,试图将桥炸毁。可以说,一线的守桥部队确实有过要炸桥的想法,红军部队也曾回忆过此事,敌人是有要炸桥的举动。不过,这些守桥的敌军并没有执行,一方面是他们是战斗不利后,临时起意想炸桥,泸定桥这样的桥梁,可不是说炸就能炸。没有做好炸桥准备的他们,自然是没办法炸桥的。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飞夺泸定桥真相)-梦路生活号

另一方面,红军一路行军速度极快,先头部队快速出现在桥西,打乱了敌人的部署。他们完全没有想到红军会这么快赶过来,不要说准备炸桥了,守桥的敌军甚至连桥上的木板都没有撤完。因此,红军过桥的时候,上面还残留着部分敌军没撤走的木板。守卫的敌人又不是川军的精锐,战斗力相当弱小,也没有什么抵抗意志。况且随着桥东岸红军包抄过来,炸桥的意义就已经不大了,若是炸毁了桥梁,红军必然会死死咬住这些敌军,他们的损失就会更大,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那么一线部队曾有过炸桥的念头,只是由于各类现实因素没能执行,可刘文辉原本有着充足的时间,他为何没有提前准备炸桥呢?显然,刘文辉是不想炸桥的,他没有明说,但他的行动已经证明了一切。如果刘文辉一开始就想要炸桥,起码会让部队提前做好炸桥的准备,不至于让一线部队拿着手榴弹这类笨方法去赌。况且,刘文辉对于桥岸的防守并不严密,战斗开始后,他也没有做出任何炸桥的指令。

刘文辉没有选择炸桥,主要是有三方面的考虑。第一,刘文辉对待红军的态度是非常暧昧的,他不愿意与红军硬拼,也不愿意红军一直留在自己的地盘内。尽管刘文辉当时还没摸清楚红军下一步的行军意图,但他希望能尽快将红军赶走。如果炸毁了桥梁,红军是无法短时间内离开川西地区的。到时候,红军必然会留在川西地区与国民党进行游击战,那样刘文辉的地盘就会成为长期战斗的主要战场。

他肯定不愿意这个样子,否则他就没办法好好经营地盘了。因此,他与白崇禧等人的态度是一样的,不愿意红军留在自己这边不走,想要跟红军作战,又不希望彻底把红军逼死。于是,刘文辉在部署防御的时候,一开始就与蒋介石有着不少矛盾,他的防御安排主要是想送走红军,并不是想消灭红军。这就给红军留下了大量的机会,泸定桥等设施一切完好,不会影响红军的行动。出于这点考虑,刘文辉是不会走炸桥这种极端的路线。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飞夺泸定桥真相)-梦路生活号

第二点,泸定桥对于刘文辉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大渡河上重要桥梁,泸定桥是沟通川西与康定地区的交通要道。这座桥并不是随便就能建设好的,历史上两地长期沟通困难,对于地方的经济发展影响极大。康熙年间为了修筑泸定桥,花费了大量的白银,经历了很多的困难,这才建设了这座桥梁。此后,泸定桥就成为川西的经济命脉,两地的贸易,人员沟通都很依赖这座桥梁。

刘文辉在之前的内战中损失了主力,他需要恢复西康等地的经济,帮助自己恢复元气。重要的是,他需要大量的资源建设自己的部队。刘文辉依靠走私等贸易,补充自己的部队,这些贸易都需要依赖泸定桥。若是破坏了桥梁,等于自己摧毁了自己在当地的财路。如果他有能力短时间内重建桥梁,那是可以接受的,可实际上他也没有能力重新建设桥梁。红军过桥之后,为了防止追击,毁掉了泸定桥的部分铁索,保证桥梁能允许个人通过,却无法承载大部队行军。

事后,刘文辉耗费数万才勉强把桥梁修好,就这样他还掏空了家底。因此,若是彻底毁掉这座桥梁,刘文辉根本没能力重新建设。另外,泸定桥同样是刘文辉控制地盘的重要工具。这里作为交通要道,刘文辉能依赖此地控制川西与康定等地。对于刘文辉来说,他并不满足于困守西康。刘文辉还是想要发展起来,重新争取四川的控制权。若是自己摧毁了泸定桥,他将会失去对于西康大部分地盘的控制力。

到时候,刘文辉缺乏了经营地盘的能力,自然就没办法整合力量,重新争夺四川了。红军过去之后,他必然会准备提升实力,争取尽早出兵争取四川。如果这个时候摧毁了桥梁,耽误西康经济发展不说,自己还需要掏钱修桥,有这些钱用在部队的建设上,对他才是最有利的。为了自己考虑,他也绝对不会去破坏桥梁的。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飞夺泸定桥真相)-梦路生活号

第三,蒋介石对于泸定的态度也非常暧昧,红军强渡大渡河之后,蒋介石虽然希望刘文辉能将红军阻挡在大渡河。实际上,蒋介石对刘文辉已经没有什么期望了,他清楚刘文辉不可能为了自己跟红军死战到底。蒋介石对于红军接下来的行动也不清楚,他本能感觉到红军可能是重点进攻康定地区,夺取这些地方作为根据地。因此,蒋介石并不是特别关心泸定桥的得失,他更加重视康定地区的防御。

泸定桥战斗前后,蒋介石给刘文辉发了不少的命令,重点都是要求刘文辉集中兵力防守康定地区,防止红军袭击这里。对于河岸这些地方的防守,蒋介石就没有那么关心了。蒋介石的态度,让刘文辉的压力稍稍小了一些。不过,他们都判断错了方向,红军随后的主攻地并不是在康定地区,而是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师。蒋介石等人判断错了方向,就导致他们在布防的时候信心十足。

觉得即便挡不住红军,放他们过河,还是可以布置康定的防御,继续布置包围。因此,若是直接把桥炸了,反而影响了蒋介石他们的计划,毕竟按照国民党的计划,后续薛岳等人的部队还需要过桥追击红军,想办法包围红军主力。要是把桥炸毁,薛岳等人也没办法过河,反而耽误了部队追击红军。因此,蒋介石也没有给刘文辉施压,要求他摧毁泸定桥等重要的设施,命令里给了刘文辉一定的自主权,这些因素最终保证了泸定桥的安全。

当然,对于刘文辉来说,泸定桥的快速丢失还是令他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本身就摇摆不定,没有下定决心与红军决战,结果就打得畏首畏尾,也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不过,最恼火的无疑是蒋介石自己了。他判断失误,使得红军最终顺利北上与四方面军会师,原本围剿的形势被彻底扭转。刘文辉虽然受到损失,但并没有影响到他对于西康的统治,蒋介石也没办法将自己的势力继续渗透。

泸定桥的历史故事(飞夺泸定桥真相)-梦路生活号

对于红军来说,泸定桥战斗意义重大,它确保了红军部队能够顺利过河,控制泸定城。这样一来,就粉碎了国民党的包围圈,让部队有了更多的转移选择。而且随着部队继续转移,国民党的战线被不断拉长,蒋介石的部队已经快要到达极限,很难像之前那样,发动更有力的进攻。一路上,红军与各地军阀之间的博弈,也让这些人的立场发生动摇,刘文辉就得知红军并没有留下的打算,他在随后的战斗中就更不出力了。